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24日電 (鄧媛雯 黃文婷)中華白海豚種群調查首次嘗試應用無人船技術。24日,記者從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悉,為了調查珠江口保護區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及分布特征,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、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、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(珠海)和該公司進行了多方合作,首次創新地將“無人船+被動聲學監測”技術應用到中華白海豚種群調查中,提升裝備水平的同時,有效提高了監測效率。 “此次運用無人船作為調查船,由于是電力驅動的,噪音很小,最大限度避免監測過程船只噪音對白海豚的干擾!睆V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科科長陳希介紹,目前約有2500頭中華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,是中國中華白海豚分布最密集、數量最多的區域。為掌握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種群分布與數量,保護區需要定期開展白海豚種群資源監測。 據介紹,過去,中華白海豚考察活動主要使用漁船,為了避免機械噪聲對聲學設備的錄音功能造成干擾,通常要用長達80米、甚至100米的繩索拖曳聲吶儀。傳統方式操作難度較大,且儀器安全性讓人擔憂。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程師陳宇維介紹,此次中華白海豚種群調查首次嘗試應用新型“無人船+被動聲學監測”技術,有了無人船的加持,機械噪聲大大降低,聲學設備的拖曳長度縮短至10米,儀器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。 據悉,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還將無人船融入“電子圍欄”管理技術中。從雷達與AIS實時監測保護區內船只軌跡自動記錄、對涉嫌違規船只進行預警、到無人船定向巡護,實現全過程“智能化”、“無人化”,以科技力量“站崗放哨”,為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筑起堅實圍墻,為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貢獻科技力量。(完) |